(图源网络,侵删)
他的商号“同庆丰”在鼎盛时期,能够左右大清王朝的金融市场,被李鸿章称为“犹如淸之国库也!”
(图源:彩龙社区林林1,侵删)
他富敌半个云南,仅仅只是在昆明一城,就拥有不动产600多处,还不提那些一眼望不到头的绵延田产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同庆丰的总管曾对商号进行过统计:
自光绪丁亥迤宣统辛亥共二十五年间,全号鸿利银三百八十九万九千余两之巨,而此数年内所遭受的损折尚不在内。
同庆丰富过半个云南这传说,信不诬也。
如果这样还不够具体的话,那么据说,有人问过王炽究竟有多少银子,他回答说可以从昆明摆到京城(北京)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他还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三代一品红顶商人,简单来说,就是官商中的“天花板”,没有比他级别更高的了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20两银子起家,逆袭到富可敌国
但王炽牛就牛在,他的财富并非来源祖辈的积累,而是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!
1836年,王炽出生在云南弥勒的一个小镇,早年家境贫寒的他,做生意的第一笔启动资金,来源于母亲变卖首饰得来的20两银子。
(▲王氏宗祠旧址,图源:弥勒融媒体中心,侵删)
他用这笔钱,从家乡购进土布挑到别处去贩卖,又将那处的红糖拿回来卖,就这样,通过倒腾两地的特产,时间一长,还真被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从这里,王炽在生意上灵活的头脑和毒辣的眼光开始逐渐显露出来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有了资本,他开始扩大经营,紧着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,组建了自己的马帮,在盗匪猖獗的乱世中往返多地贩运土杂百货,互通有无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20多岁时,他在滇南一带已经小有名气,人称“滇南王四”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但他很快意识到,要想更上一层楼,仅靠这样还不够,必须要自立门户,于是他开始进军金融界。
先是在重庆创办“天顺祥”商号,后又和人合伙在昆明设立“同庆丰”商号,钱庄逐步在各地增设分号,王炽的商业版图也越扩越大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鼎盛时期,分号遍及全国15个省,要知道,当时全国总共也就18个省,甚至在香港、越南的海防都设有驻点,成为南帮票号之最。
不得不说,有的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,王炽兼具能力、魄力、胆力,随着他不停地闯荡,这“三力”在不断提高的同时,还能做到相互协调。
让他敢于抓住一个又一个的机遇,开辟出了属于他的商业帝国。他的传奇一生还被出版成书籍和拍作了电视剧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以义用财,屡行善举
王炽不仅致富有道,用财也有方,为云南乃至中国的发展做过很多贡献。
1883年中法战争,军饷紧缺却无人肯借,唯有王炽愿意出资助清兵入越抗法。
(图源:春城晚报,侵删)
为使云南路权不受外国支配,从法国人手里买回“中国第一条铁路”——滇越铁路。
建桥修路也一样没落下,四川泸州的跨江铁索桥、云南的华宁盘溪南盘江大桥、开远楷甸南盘江铁索桥和弥勒江边村南盘江铁索桥;
还有昆明城区至西山碧金关的石板路,弥勒虹溪镇的石板路,都是他捐修的。
(图源:弥勒融媒体中心,侵删)
1890年晋、陕大旱,黄河断流,王炽捐银上百万两兴修水利。
1891年在昆明设牛痘局,免费为百姓接种疫苗预防天花,这在当时来说,真的可以说是件天大的善举。
除此之外,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,第一家自来水公司,中国第一个水电站——昆明石龙坝水电站......都充斥着王炽的身影。
(图源:春城晚报,侵删)
所以朝廷以“乐善好施,迭捐巨款”赏赐王炽“三代一品封典”。
(图源:弥勒融媒体中心,侵删)
1903年,王炽在昆明“同庆丰”商号内溘然与世长辞,走完了他人生的68个春秋。
以义用财,屡行善举,可以说是王炽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作为中国绝无仅有一品红顶商人,王炽诠释了商人的至高境界,这是一位心中有家国大义且明义重德的商人,值得敬佩!
(图源网络,侵删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