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回到“诛九族”这一话题,大家在观看古装剧时,常常能见到当某人犯下大罪,皇帝会愤怒地发出:“朕定要灭其九族!”这样的宣言。听到“诛九族”这一说法,就相当于宣告将你身边所有血亲一网打尽,彻底切断了你复仇的根基。正如俗语所说: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 通过诛灭九族,皇帝的意图在于彻底铲除所有反抗的可能。试想,当朝廷对你的亲人施以残酷屠戮时,你还能平静下来任人侵犯吗?因此,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排除潜在的复仇力量,皇帝才会引入“诛九族”的极刑。
这里提到的“九族”具体是指:父族四、母族三、妻族二。父族的四个组成部分包括:自己的直系家族、嫁人的姑姑家、出嫁的姐妹家以及已婚的子女的家族。母族的三部分则是指:外公一族(包括其兄弟及家人)、外婆一族(外婆的父亲一族),以及姨母和她们子女的家族,而妻族的两部分则涵盖了老岳父家和丈母娘的家族。
古代人由于种种社会条件限制,寿命普遍较短,能够活过四、五十岁的人已经算是高寿,真正能实现四世同堂的家庭极为罕见。在这种情况下,若实施诛九族,等于彻底铲除了一整个家族的血脉。假如有一个你从未见过的远亲,可能仅存在于传说中的人物,也因为某种原因被认定为连坐,你同样会受到牵连,冤屈至极,这便是“人在家中坐,祸从天上来”的典型表现!
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两起被诛九族的事件,分别发生于公元613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之际,杨玄感炮制叛乱,最后遭到隋炀帝的镇压,被诛灭九族。第二个事件发生在明朝,当官员景清刺杀朱棣后,最终也遭受了同样的惩罚。这两起事件都有详细的历史记录,真实可信。
但是,比“诛九族”更为骇人的则是“诛十族”。燕王朱棣在夺取明朝皇位之际,试图让方孝孺为其撰写诏书,而方孝孺反而在其中写到:“燕贼篡位”,这令朱棣勃然大怒,威胁道:“你难道不怕被诛灭九族吗?”方孝孺淡淡一笑回道:“诛我九族又何妨?若你敢,尽可以诛我十族!”这一仗,便真真切切地引发了第十族的悲惨结局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