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一万步说,即使当朝皇帝为了顾及皇家“金口玉言”的承诺和公主的感情,不杀他,但他怎么安排秦香莲和公主两个人的地位?
按照封建社会道德伦理,秦香莲是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,正妻为大;而公主尽管也是正当婚姻,但毕竟属于后娶的,为小妾。小妾见正妻要行礼,这是封建礼教。
但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又有规定,公主为“君”,不可能给陈世美当小妾。秦香莲为“民”,公主也不可能给秦香莲行礼。
假如秦香莲愿意给公主让位,变换位置,降级成为小妾,公主也不可能同意有个“下贱”民妇和她共享一个丈夫。
她们以后怎么相处?这是一个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另外,陈世美和秦香莲的两个孩子,以后究竟要以什么身份处世?如果是以驸马的儿女存在,那就是皇族血脉,但他们和皇族一点关系都没有。假如以平民身份存在,但他们的父亲却又是驸马,不是平民。
这些关系终究都无法摆平,这事端就没法处理。早晚都是祸害之源。
换一种思路想想,陈世美不认秦香莲,或许并不是出于坏心眼。他可能正是为了保护秦香莲和两个孩子,而选择不认。
我们再设想一下,陈世美认了秦香莲和两个孩子,由于上述许多关系摆不平、理不顺,公主会不会动歪心思?即使公主不想害人,但她身边伺候的那些人就不好说了。
自古以来,有身份的人身边,一直就不乏阿谀奉承、溜须拍马的小人。假如这种小人为了巴结公主,愿意给公主排忧解难,去杀秦香莲母子,公主尽管不一定同意,但也未必会阻止。
陈世美能够考中状元,他不可能没有头脑。公主能够想到的,他自然早就想到了。即使他不为自己考虑,为了保护秦香莲和两个孩子,他也不会、不敢认秦香莲母子。
二,陈世美不认秦香莲
假如陈世美不认秦香莲,他的“欺君之罪”就构不成,没有杀身之祸,舆论只会认为他忘恩负义;皇家也不会怎么着秦香莲,只能是以“秦香莲这个女人精神不正常”为由,把秦香莲和两个孩子赶出京城。这样的话,秦香莲和两个孩子只会流落街头,或者再回到原籍,过他们的苦难日子,至少没有性命之忧。
陈世美依旧还可以当他的驸马,和公主过着和和美美、幸福快乐的生活。
三,节外生枝的话
关于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,据说,他其实不但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,而且还是一个廉洁自律、奉公守法的好官。另外,他也不是宋代人,而是清朝人。一个清朝官员,怎么会穿越到宋代,被铁面无私的包公给铡了呢?显然这就是一个被人移花接木的民间传说故事。
据有人考证,陈世美为人正直,做地方官时,口碑也不错。不过由于他得罪了一些小人,被编排出了一个忘恩负义、抛妻弃子的故事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也就是说,上百年来,《铡美案》虽然在世上频繁上演,使陈世美臭名昭著,成为负心汉的代称,但从现存的大量历史素材来看,《铡美案》其实就是一桩戏剧舞台上无中生有的历史“冤案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